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冯锦榕:工业互联网正式崛起

来源:作者: 消费日报财经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大型的平台企业似乎从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并具备了先发优势,与此同时,在水面之下,一群新势力正在努力向上成长,试图在广袤的工业互联网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这群工业互联网崛起的底气从何而来,他们又真的拥有机会吗?

工业互联网,我理解它站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交叉路口,即便这么说了,它仍旧一点都不性感。我非常理解为什么有些同仁,尤其是工业出身的同仁,对这行做得负重前行的感觉。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东西,它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举全国之力,尽十年之功,也许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出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这是一个很正确但很长远的路,需要每一个环节里没有任何一个短板。

大家说工业互联网走得很慢,不像互联网企业一样爆发得那么快那么强,就在于任何一个环节有了一点缺陷或者短板,这个行业的发展都会遇到很多问题。

今天我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来跟大家交流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做工业互联网?二是工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三是工业互联网从我的角度我会倾向于投什么。

为什么做工业互联网?

中国经济过去的发展到底来自于什么,就两大块:一是全球化;二是中国整个制度社会人口的红利。全球化部分大家很容易理解,至今为止或者这个结论在两年前绝对成立,世界的经济贸易政治包括文化体系是由发达国家带动和支配的,中国在这里面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职能?我们过去的成功就集中在组装和制造部分。

首先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这个东西到现在仍旧是我们有底气的重要原因,另外是我们有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各行各业都有非常好的条件。我们也有自主的技术,虽然大家很可惜,比如大飞机几十年前就有,好像功败垂成。但积累下的技术和人才是非常好的基础,所以有过往一系列制度的红利。

现在我们想往两端走,比如想做终端产品,要往上碰尖端技术,往上碰到卡脖子,往下碰到很经典的特斯拉问题。为什么特斯拉出问题大家就会买,为什么国产车出问题大家就不敢买――这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体系无以为继?方方面面都遇到了挑战。再包括人口红利,现在人口的老龄化,新生儿比例断崖式的下降,再比如市场红利已经被我们挖掘得差不多了,最后是全球的产业转移。逆全球化已经出于政治和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产生了一系列的倒退。

虽然大家说中国制造可能全球第一已经很多年,但这个看体量还是看实力,整体而言我们的新兴产业还是加工、组装为主,核心价值链偏低端,关键环节还不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