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牵手国诚金融 浙商银行首家P2P资金存管上线

来源:作者:

6月24日,上海老品牌国诚金融与浙商银行合作,正式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并面向平台所有用户进行公测,成为业内首批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之一。

据悉,“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银行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这是中央监管早在2015年7月的时候就提出的有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本法”。而新法案出台至今快一年了,其具体的实施却一度陷入尴尬的僵局之中。


现状:不到20家成功对接银行存管

截止2016年6月,约有109家平台与之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其数量仅占同期正常运营P2P平台数量的4.7%。

根据此前各大银行对外披露的准入条件,我们就可以看出P2P平台想要成功对接银行存管业务并不容易。譬如浙商银行的平台门槛为平台需经营一年以上、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且平台保证金不得低于500万元;而民生银行则要求平台实缴注资不低于5000万元,控股股东为政府、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或知名互联网企业等。

如果你觉得上述条件已经比较苛刻了,那你就错了,据权威行业据显示,在这109家已经签署存管协议的平台中,真正完成系统对接能够上线运营的平台在业内实际不超过20家。而截至2016年5月底,在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量却多达2396家 。

国诚金融运营总监方淑华表示,国诚金融早在2015年10月就已经与浙商银行签署了资金存管协议,是业内首批签署协议的平台之一,然而从签署到系统上线花了近1年的时间。

国诚金融副总裁兼IT总监李刚表示,对接银行资金存管系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技术工程,它包括从接口分析、场景业务对应到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到编码开发、测试联调,再到择机上线等等繁琐的技术性对接。除了需要合作双方高度的业务协调以外,更需要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去持续地投入人力物力来开发,就拿国诚金融而言,仅技术团队就派出了12位专业人员来专项从事对接工作,这些成本投入和技术操作对于普通中小平台而言都是无法承受的,所以目前大部分的P2P平台仍处于观望状态中。银行:平台选择还需要谨慎

需要注意的是,平台签署协议不代表万无一失了,更多的还是要去关注日常的经营是否符合当前监管的要求,而银行出于谨慎性考虑,即便是对于已签订的协议的平台也会有选择地进行筛选的。“签约的机构肯定不会全做。”一位银行托管部门人士就此表示,“随着行业监管的不断收紧,我们更多的需要去选择信息透明度高且资质好的实力平台。”

的确,从银行方而言,对接P2P平台资金存管不单单是收取一定的存管费率、开放相关存管业务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当平台与银行完成资金存管对接时,平台上所有的业务数据和资金流向都需要银行去监督。

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银行方还需要为其对接的平台做好信用背书,也就是说当对接平台发生债权纠纷甚至运营危机时,银行方也在一定程度上要为其承担起一定的信用风险。对于银行而言,P2P平台就好比一块看起来非常美味的蛋糕,从色相来看十分引人食欲,至于味道如何,就要看蛋糕师傅的资质经验了,要是碰到新手不仅会口感不佳还会引起腹泻。

平台:合规经营是基石

此次,关于浙商银行会选择国诚金融作为其第一家接入存管系统的平台,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国诚金融作为P2P行业的领军品牌之一,在信息披露以及合规经营上一直做得不错,也积累了较完善的风控体系和良好的品牌口碑,此次浙商银行与国诚金融的资金存管系统能为银行和P2P平台的创新合作迈出了脚踏实地的一步。

对此,国诚金融CEO王建章表示,“国诚一直以来都将其运营核心定位就在于安全和透明上,所以我们更关注如何去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与银行对接资金存管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能很好的将平台现有资金和用户投资资金做到全面隔离,这不仅保障了平台的合规经营,也提高了投资人的投资安全性。”

“合规经营是平台运营发展的基础、基石,实现银行资金存管还只是第一步。“王建章说道,“随着行业发展的渐趋成熟,相关的监管细则也会不断下发,市场准入门槛会相应拉高,一轮优胜劣汰之后,那些实力较弱、风控水平差、操作不合规的平台会被市场规则所自然淘汰,这样能避免了很多平台运营风险的发生,届时行业发展也将变得健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