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2017互金续演合纵连横 P2P平台数或少于1800家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唐逸如

2016年,经整改、规范或转型,或退出,网贷行业历经监管元年。2017年,行业监管紧箍咒不会放松,合规发展是主基调也是先发优势。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由“多小杂”向“少大精”过渡。网贷平台的竞争力将体现在资产的筛选与甄别、资产坏账率风险的管控。当然,一些P2P网贷平台宣布对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中小平台生存空间小

随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网贷行业竞争正式进入下半场,行业出现“二八分化”的马太效应。

对于一些已有市场积累的大平台来说,会加快整合自身资源,进行集团化升级。对于中小平台来说,日子会越来越难熬。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预计,未来一年,早期野蛮发展导致的问题平台数量持续减少,良币将逐步驱逐劣币

马太效应加剧

2016年以来,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出现大幅下降,行业洗牌效果初现。

根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去年网贷行业累计出现问题平台1397家。其中,停业880家,占问题平台总数的63%;转型14家;剩余503家分别为跑路、提现困难和经侦介入。2016年下半年以来,问题平台中主动停业的平台比例提升,而跑路平台比例则出现明显下降。

主动停业平台比例的提升,也从侧面反映了网贷行业转型之艰难。另一方面,网贷行业已经出现了“二八分化”、行业资金集中度高的特征。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前100的平台成交量占到全行业成交量的75%;前2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为85%;前300的平台成交量占比高达90%。从2016年P2P网贷行业集中度数据及走势来看,反映出P2P网贷行业集中度提升,马太效应加剧

大平台合纵连横

事实上,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有不少大平台不再局限于P2P网贷业务,而是通过集团化的方式,逐步进行横向或纵向的业务拓展。其中就包括PPmoney理财、开鑫贷、爱钱进、团贷网等平台。

张叶霞认为,大平台之所以选择集团化运作,一方面考虑的是资产端及资金端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出于监管合规性考量。

比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借款人额度进行了限制。一些大额业务平台尝试通过获得私募牌照的方式将大额业务转至线下,通过对投资人进行分层,成立有限合伙或有限公司来承接大额资产进行有效过渡。

此外,上述《暂行办法》还规定,禁止P2P网贷平台“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因此一些平台选择注册一家母公司,在获得相关牌照下将其他金融业务放在子公司中,与P2P网贷子公司并行,将P2P网贷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放在一个平台中进行展示和销售。

张叶霞认为,无论业务或模式的调整都需要相应的资源去支持,资金实力及股东背景强劲的平台的调整更为方便,未来集团化仍是大平台的选择

小平台空间被打压

相比于大平台横向投资品类拓展,加大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中小平台在横向发展上既没有优势也缺乏资金。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中小平台深耕细分领域,纵向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资产端开发或许是比较好的出路

事实上,2016年行业中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趋势。去年7月,美利金融宣布砍掉资金端业务后,将重点发力消费金融业务资产端的挖掘。

你我贷创始人、嘉银金科董事长严定贵认为,平台专业化的经验可以弥补规模的不足。在类似医美分期等细分领域,平台长时间的耕耘可以更好地获取客户。

业内人士认为,在强竞争格局下,中小平台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行业内会出现不少兼并收购,各地的中小平台都有一定的并购价值。

但严定贵指出,在监管尚未完全落地之前,大平台不会轻易兼并收购小平台,因为担心存在合规风险,未来平台之间强强联合的机会比较多,但强弱结合的可能性不大

资产坏账率风险暴露

对于正在逐步规范化的网贷行业来说,资产坏账率上升带来的风险不能小觑。

开鑫贷CEO周治翰认为,2017年或是不少平台检视自身风控体系的重要节点

“资产风险是否会暴露,一方面要看资产质量是否优质;另一方面还要看平台的风控措施是否完善。”周治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三年风险周期来临

在周治翰看来,做小微金融至少要经过三个完整的借款周期,才能真正证明风控是有效的。而2014年正是网贷行业的爆发年,那么2017年很可能是不少平台检视自身风控体系的重要节点

为什么要设定三个完整的借款周期呢?周治翰解释,一般来说民间借贷利率基本上是在24%左右,有的比这个利率更高。如果一个企业借款三个完整周期以后,如果是借新还旧的话,承担的利息已经接近于本金了,在这种情况下,借新还旧是难以维续的

周治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优质资产越来越紧俏。这对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风控不仅能对资产质量进行辨别筛查,也可以通过风险定价及其他配套保障措施,来防止风险的扩散,以强化对投资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坏账率是重要指标

对于网贷行业来说,在经历了跑马圈地、追求发展规模的阶段之后,2017年将进入沉淀发展,回归金融本质的阶段。

周治翰认为,互联网金融不是短平快的行业,不是说你规模迅速做大然后很快就能上市圈钱变现,“因为金融产品的风险是有滞后性的,风险不是马上就体现出来的”。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你我贷创始人、嘉银金科董事长严定贵的认同。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互联网行业中“赢者通吃”和“一家独大”的逻辑,并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如果单纯地追求做大规模,那么很可能陷入“做得越大,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运营成本、利率定价、违约率的管理,都需要和信贷产品产生的利润相匹配。”严定贵表示。

周治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重点关注项目的风险状况。从平台角度来看,坏账率始终是平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专业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谨防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才能切实降低控制坏账率。这是平台长期健康发展的最佳选择

平台转型金融科技动真格

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金融科技”逐渐受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热捧。今年上半年,有多家P2P网贷平台宣布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比如,理财范宣布获得3.3亿元C轮融资后,转型科技金融平台;积木盒子改名“PINTEC”,专注于金融大数据处理和金融科技开发等。

与2016年相比,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更加“务实”。业内预计,未来一年的焦点还将集中在金融科技的创新上。未来能够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用户挖掘、场景挖掘或者产品开发的平台才能获得更多的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关注。

行业壁垒加强

究竟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被贴上“金融科技”的标签?对于这一点,业内尚无明确的定论。但普遍的观点认为,数据、技术、效率三者缺一不可。

而在2016年,虽然有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打出了金融科技的招牌,却没有真正体现金融科技实力的产品。比如,对于征信行业而言,虽然许多征信公司声称自己是大数据征信,但实际上因为数据质量、规模和技术上的限制,探索的成分更多一些,细分领域公司的优势并不明显。

到了2017年,金融科技公司将加强对数据和技术的投入,以加强行业壁垒和巩固自身的优势。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认为,数据与技术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基础,行业壁垒加强不可避免,2017年将会有更多新技术落地应用。

金麟还分析指出,从2017年开始,无数据和技术实力的小型Fintech公司将面临生存压力,大型企业集团之间比拼将向AI、区块链等科技纵深方向开进,数据与技术的争夺将成为金融科技类公司厮杀的主战场。

拥抱传统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金融技术公司将加快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合

“金融科技公司对传统金融机构不是挑战,而是服务与支持。但我们不得不考虑到,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如果金融科技公司一上来就直接跟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是很难的,一是因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模式需要验证,二是在用户体验的要求上,传统金融机构跟金融科技公司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差异。”京东金融方面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转型的压力也促使它们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金融科技公司。你我贷创始人严定贵认为,未来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做纯粹数据驱动的业务,才能驱动整个金融业的转型。

监管“紧箍咒”

2016年是网贷行业监管元年。在“合规”紧箍咒下,行业加速洗牌。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17年,网贷平台面对的是更严格的监管环境

在此环境下,业内预计,网贷行业规模将进一步缩减。你我贷创始人、嘉银金科董事长严定贵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随着监管的进一步落地,平台会越来越强调合规运作,平台数量会大幅减少,但行业交易规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行业综合收益率会下降。

3月专项整治收官

2017年3月,由国务院牵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将进入收尾阶段

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认为,从2016年4月份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各地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及经侦部门通过摸底排查、清理整顿等阶段工作,加大了对平台的查处力度,对于P2P网贷行业影响非常大,对未来平台备案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时间表规定,2017年3月底前,相关部门形成报告和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议,由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报国务院。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专项整治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这有利于行业发展,在过去几年无序发展中,互金企业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经过本轮专项整治,监管部门得以摸清行业家底、分清平台好坏,投资者、社会大众也才能分得清,经过扶优限劣,整个行业将进入有序发展。”

平台数量或少于1800家

根据张叶霞的预计,2017年全年P2P网贷成交量约为3万亿元;贷款余额或达到1.3万亿元;运营平台数量取决于备案及合规情况,若仅按目前下降速度测算,截至2017年底或将低于1800家

严定贵同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未来市场大概能容纳200-300家平台。”在他看来,在监管没有落地之前,平台运营最大的风险是合规风险。而监管落地之后的竞争,是资源的重新分配,只有运营效率突出、成本更低的平台能够生存下来。

而对于中小平台来说,由于其规模较小,难以达到一个机构能够成熟运营的标准,因此无法摊薄在获取客户、运营方面的成本,未来这些中小平台将逐步退出市场。

合规平台跨三大门槛

监管文件中提到的备案制、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办理及银行资金存管等合规操作,依然是合规平台必须跨越的三大门槛

张叶霞表示,在未来一年,监管紧箍咒并不会放松,因此P2P网贷平台完成备案、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办理及银行资金存管等合规操作的时间越早,更容易获得投资人信任,越具有先发优势。

不过,想要跨越这三大门槛并不轻松。目前,平台与银行存管合作进展较慢。截至2016年12月16日,仅有3.12%的P2P网贷平台完成并上线银行直接存管,并且这些已完成上线的仍需符合未来最终出台的资金存管工作指引的要求。

某位不愿具名的网贷平台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早在半年之前平台已经完成了与银行存管系统的对接,但一直没有对外公布和系统上线,主要是因为银行方面的担心。“银行方面还是希望等到资金存管工作指引正式发布,以及平台拿到地方金融办备案后,再宣布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