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12月网贷大事件:各地互金专项整治结果陆续公布

来源:作者:网贷之家

【编者按】网贷之家通过《12月网贷大事件》为您梳理12月P2P网贷要闻大事,探寻最新动向走势,甄别秘诀,拿捏脉点。

【政策协会】

P2P备案登记指引月底前下发 存管全名单在这里

12月7日,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关于P2P备案登记指引的时间截点问题,较原计划有所推迟,这个月底应该能出来。而平台信息披露制度要等到明年再推出。业内预期,现有的P2P平台最早也要等到明年3月份才能启动金融办的备案登记。

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2月2日,行业内共有74家平台完成银行直接存管系统,在11月正常运营的总平台数中的占比仅为2.92%。在迄今对接银行存管的主体银行中,国有大行和股份份商业银行表现冷淡,中小银行中,华兴银行、江西银行和浙商银行表现较为积极。

网贷资金存管定稿或年内下发 平台只许择一存管

12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银监会的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已于上周正式定稿,今年年底前有望正式下发。

定稿在涉及操作层面的个别条款作出了修订,定稿中明确表示,一家平台只能选择一家存管银行,不能进行多头存管。另外,定稿明确了银行存管责任边界,但其中所称的“不应外包”并不是指技术不能外包,而是指“银行存管责任不能外包”,也就是说,之前的联合存管模式就彻底行不通了。

央行:互金风险底数已摸清 纵深推进专项整治

2016年12月9日,人民银行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召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工作推进总体势头良好。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底数已基本摸清,互联网金融风险整体水平正逐步下降,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件高发频发的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社会各界对专项整治的评价均积极正面。

潘功胜强调,第二阶段清理整顿工作是专项整治的核心和关键,要高度重视、乘势而上,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广东互金专项整治启动现场检查 限额存管是核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广东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日前正式启动现场检查。此次现场检查为联合检查,由地方金融主管部门、银监部门、工商部门、公安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组成,并从银行、证券公司等抽调了专业技术人员,这样一个组基本上都有10多个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现场检查中,针对网贷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具体调查内容分别包括尽职调查、待偿出借人情况、借款上限、偿付方式、宣传方式以及法律风险等六大项。不过,调查组核心的关注点还是限额和资金存管。

此前报道称,互金专项整治在广东将按照规模大小由省市区分三级进行检查。目前对于已经完成检查的平台,现场检查小组并不会在检查撤离时就给正式的整改意见。

江苏P2P首轮摸底排查:部分平台面临二次核查

据业内人士透露,江苏省内网贷平台的首轮摸底排查工作已接近尾声,优质平台积极拥抱监管政策,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转型升级;经营困难的平台主动停业,选择良性退出;但是,也有个别不合规的平台通过阻挠核查、转入线下等方式逃避监管。

在江苏此次核查中,被评为“合规”的平台可以到通管部门办理ICP经营许可证、到银行办资金存管,并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而被评为“待整改”和“取缔”的平台将面临12月份的第二轮核查。

互金整治成果陆续公布:合肥7家被移交公安部门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督查和评估工作已经收尾,全国各地的互金整治成果也逐渐公布。

据合肥日报报道,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由市工商局联合金融办和乡镇街道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行动。截至11月21日,已对全市9776户企业进行逐个排查,目前正常经营企业有3862户,市工商局已对其中86户擅自变更登记住所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还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7户涉嫌违法犯罪企业已经移交公安部门。

互联网小贷监管办法出台 20万100万上限再现

12月30日,上海金融办发布上海市首份有关互联网小贷的规范性文件。《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专项监管指引(试行)》(下称《互联网小贷监管指引》)全文共计十四条内容。

根据这份《互联网小贷监管指引》规定,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借款人为自然人的,主要发起人应为主要经营指标在国内排名靠前的互联网企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借款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上限原则上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保监会拟收紧网贷保证保险 机构最高承保500万

12月22日,记者获悉,保监会已于此前不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要求,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的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投保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单户累计最高承保金额不得超过500万元;投保人为自然人的,单户累计最高承保金额不得超过100万元。

天津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 首批会员单位超80家

12月29日下午,天津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在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召开,协会以天津市金融工作局为业务主管单位,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李文茂当选为协会会长,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清算中心调研员王永勤当选为秘书长。协会首批会员单位有80多家,基本覆盖了天津市金融体系的主流业态和新兴业态。

【行业热点】

一年合规成本达千万 八成以上网贷平台或退出

拥抱合规成为2016年不少互金公司关键词,而在合规的过程中,不少网贷平台面临着诸如运营成本的提高、业务模式的升级、盈利模式的改等新难题。报道称,计一家中等交易规模的网贷平台,一年的合规运营成本将高达千万,仅就ICP证这一项来说刚开始就被炒到了30万元。有分析称,如果按照现在的平台合规整改情况及比例来估算,未来至少80%以上的网贷平台会倒闭。

明年挑P2P平台看合规性 年化收益率预计高于7%

今年,银监会等部门多次发文,明确互联网金融平台“小额”、“分散”的本质,提出第三方资金托管等多项要求,给不合规平台亮起“红灯”。11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正式公布,备案制终于成为了P2P平台的必要选项,又加速了行业的进一步洗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又该如何抉择?业内人士指出,明年挑选P2P平台,要看准合规性,是否有相应“牌照”;同时,正常收益率将在8.5%-9%左右;业内人士预计,明年P2P收益率会比7%高一点。

8家P2P平台获网络小贷牌照 大额资产新出路

据网贷之家、盈灿咨询报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26日,全国网络小贷分布在10省市,共设立78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含已获地方金融办批复未开业的公司)。截至目前,共有8家P2P网贷平台或其关联企业获网络小贷牌照。

另外相比传统小贷,多地也放宽了股东持股比例限制,主发起人的持股比例甚至可达到100%,可独资经营。另外各地虽对同一借款人或注册地或网络贷款业务的贷款额度做出了限制,但与P2P网贷行业的硬性额度指标相比,弹性更大。

民生银行曾与18家P2P签协议 现拟终止部分合作

南都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民生银行至少和18家平台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即包括资金存管。包括北京和华南多家与民生银行已经签约的平台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尚未收到相关终止协议的正式通知,但在此之前确实收到非正式通知,要求全面暂停资金存管对接工作。

对此,民生银行总行托管部向南都记者回应称,目前与签约平台尚在业务洽谈中,正逐步稳健推进。而对于北京分行和签约平台签订终止协议是属于“一刀切”还是只针对个别平台的行为,民生银行则没有进一步回复。

P2P公司实际坏账率10%-20% 催收专员月入过万

近日,北京闪银奇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银”)因为催收公司辱骂短信一事引起了不少关注,催收公司在公众的视野里一直颇受争议。据悉,目前大多数P2P公司的催债业务都采用“部分外包、部分自己收”的模式。

有从事催债业务的人士表示,虽然P2P公司对外都说自己的坏账率不高,但很多公司的实际坏账率都在10%~20%之间,这是很大的业务量。有催收公司表示,每单的业务提成在10~300元不等,并许诺如果对客户“引导”的好,一个月收入过万并不是问题。

P2P投资人交易行为报告 揭最有价值的投资群体

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以65家大型P2P网贷平台作为样本平台,以在这些平台有投资行为的1875710位投资人,2016年7-9月的交易记录作为样本数据,从投资人的资产净值以及投资时段偏好两个维度透析投资人的交易行为。

数据表明,低净值投资人群(3个月内累计投资金额在5万以下)虽然人数占比高达79.23%,累计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金额比例仅为15.18%;中净值人群人数(5-50万)占比18.93%,累计投资金额最高,占总投资金额的46.58%;高净值人群(50万及以上)虽然人数占比仅有1.84%,累计投资金额比例达38.24%,从人数和累计投资金额而言,最有价值的人群还是中净值投资者。

深圳P2P平台疯狂吸金 超40家签约银行直接存管

伴随监管之靴的落地,自律合规渐入佳境,深圳互联网金融圈热钱回笼风投涌动,兴起了上市公司和风投机构投资、入股甚至并购P2P平台的岁末热潮。而在年底热钱搅动下,银行存管系成为最后一个“标配”。按照网贷之家提供的数字,截至上月深圳地区超过40家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占深圳正常平台的13%左右,比例远高于全国。

多家P2P负责人称整治未果 压力之下平台欲退出

日前,有消息称银监会、工信部等联合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下称《指引》),明确网络借贷行业的备案要求,并对新老P2P平台及不同专项整治结果的机构进行分类管理。

多家P2P负责人透露,目前还没有收到专项整治结果。尽管银监会尚未明确表态,但这在业界已经引起轩然大波,平台纷纷应对、调整或转型。一方面希望“有人管”,力挽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局势;另一方面也心存忧虑,担心自身业务不合规,整改压力大,部分平台甚至被迫退出。

P2P赚了吆喝不赚钱 逐利资本已转向另一个风口

在大监管背景下,P2P的合规成本大幅提高了其准入门槛让资本望而生畏,而身处互联网泡沫下半场其资本炒作价值也大幅下降。同时,对于一些真心想从事小额贷款的产业企业来说,限额令限制了P2P对于大部分企业的融资功能,发展供应链、产业链金融为上下游或同业企业提供资金业务的难度加大。而更为关键的是,逐利的资本在观察许久后发现P2P并不是一个赚钱的买卖。

既然如此,逐利资本当然要开始转向另一个风口。眼下年轻的互联网小额贷款虽然受制于杠杆的约束,但已经能逐步替代P2P限额令下的大额贷款。而从长期来看,资本持续的注入以及未来小额贷款杠杆的提升有助于互联网小额贷款成为P2P有利的竞争对手

这才是最强金融控股集团全貌(附53家名单)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央企金控、地方金控、民营金控、产业金控、集团金控、互联网金控、潜在金控已达53家。当前各类金控平台百花齐放,但市场往往会基于牌照多寡来探讨金控公司的实力,实际上,我们发现在牌照布局上,各家公司会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协同能力和客户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有保险的P2P未必高枕无忧 20余家平台涉履约险

鱼龙混杂的P2P行业进入了整治期。对投资人而言,此时再要选一家P2P做投资,已是难上加难了。不过前几日的一场投资论坛上,有投资人表示有一个选择平台的捷径:就是去选那些正儿八经地与大型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的P2P平台。

愉记就此查询发现,P2P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的门道很多,据愉记不完全查询,已有品种就包括“账户资金安全险”、“人身安全保险”、“财产保险”和“履约保证保险”等,其赔付限制全然不一。经统计,截至目前还正常运营着的2500余家P2P中,只有20家左右的P2P平台,有履约保证险保障计划。

【平台动态】

陆金所赴港IPO估值超平安 拆分出“陆金服”从事P2P网贷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最严监管”和“最严信息披露”等制度相继出台的特殊时期,陆金所酝酿多时的上市计划传出新消息。业内有传言称,此次赴港上市,陆金所上市估值将达到500亿美元,超过其母公司中国平安约3000亿港元的市值。

据了解,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三家将参与陆金所IPO,若一切顺利,陆金所将于2017年年中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另外,陆金所12月13日在官网公告,称从当天起,原陆金所平台提供的网络借贷中介服务将由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陆金服”)通过其平台继续提供,陆金服将作为网络借贷中介机构。标志着陆金所正式独立拆分陆金服平台,从事网贷业务。

蚂蚁金服旗下招财宝项目现逾期 保险理赔已启动

12月20日,购买了侨兴电信和侨兴电讯两家企业债券的用户被告知,原本当日到期的债券出现了到期未能兑付的情况。作为本次项目信息服务平台的招财宝20日也发布公告,向投资人披露相关信息和进展,表示会将把投资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协调各相关各方共同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

10G女生借贷不雅照疑泄露 借贷宝回应私下行为

有网友微博爆料称,大量女学生通过“借贷宝”借钱时应出借人要求留下的裸照、视频正在流出。

记者与“借贷宝”方面取得联系,一名值班员工表示,借钱女孩裸照外泄事件是借钱人与出借人私下交易时的一个情况,借贷宝平台不会参与该借贷情况,“我们不参与双方的借贷,是不法分子利用平台进行的放贷,也是当事人为了获得贷款,私下找放贷人借钱,我们也提醒广大用户,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向警方报案,我们会配合公安和司法机关进行调查”。

不久之后,借贷宝方面宣布,针对不断发酵的“裸条”事件,借贷宝将设立百万“打裸基金”,为用户保驾护航。并将采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裸条”放贷者和恶意传播淫秽照片的相关责任人。

12月22日,借贷宝方面对澎湃新闻表示,已经根据流出的“10G裸条”中的身份信息找到其中的109名“裸贷”女性用户,并请第三方催收公司停止了对其催收。

红岭自曝零售业务损失超5000万 周世平谈转型最大障碍

12月29日,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在红岭社区“年终总结”帖中透露,近期红岭创投零售业务出现重大事件,资产清查后预估损失可能超过五千万元,上周已经报案请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有初步证据显示该案件系团伙作案,不排除有内外勾结的情况,性质极为恶劣,而且可能有多个平台中招,提请各同行注意防范。

之前的12月3日,周世平在红岭控股战略发展内部研讨会上发言表示,监管给红岭创投整改的时间足够,政策风险几乎不存在,主要是自身的不良资产和坏账问题是目前转型最大的障碍。

e租宝案丁宁等26人被北京检方提起公诉 法院已立案受理

12月16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官网发布《北京检方:对“e租宝”案提起公诉》,称该院第一分院已于2016年12月15日,以被告单位安徽钰诚控股集团、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丁宁等10人涉嫌集资诈骗罪,被告人王之焕等16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2日发布,法院已立案受理“e租宝”案,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

爱投资官方证实CEO王博离职 董事长赵春霞接棒

自12月14日下午以后,爱投资CEO王博离职传言满天飞。当日晚间,爱投资官网发布《关于爱投资管理团队人员调整的公告》。公告称,原爱投资CEO王博自14日起卸任公司CEO一职,该职务将由董事长赵春霞兼任爱投资CEO。公告还表示,王博所负责的工作已稳妥交接,这一人事变动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

据报道,12月15日凌晨,王博也在朋友圈证实卸任爱投资CEO一事。王博还颇为感慨地回顾其作为爱投资联合创始人,四年半在职期间的点滴细节,“从我孤身一人到现在的几百人,四年半跌宕起伏的经历足够写一本厚厚的回忆录,仿佛历经世间沧桑,看透人情冷暖”。

808信贷回天无力:高管被逮捕 3.9亿未兑付

12月5日,据“清河经侦”微博, 2016年6月3日,经清河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清河区经侦大队依法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林国某、林某庆、张某执行逮捕。经查:2014年4月以来三人伙同他人开设江苏捌零捌投资有限公司,以“808信贷”P2P平台,面向全国不特定群众吸收存款,涉及3.9亿元未兑付,给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国资背景存疑的京金联已停摆 10亿本息无法兑付

一直以国资背景自居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京金联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近日陷入兑付危机。内部人士透露,截至目前,该公司确切的到期无法兑付的本息金额已高达10亿以上,出现兑付风险的项目资金只会更高。与此同时,标的融资方某电影制片公司则撇清关系,称“从未与该平台有任何联系”。如果制片方说法属实,京金联则涉嫌投放虚假标的。

金粮宝陷兑付危机 待收1.35亿国资比例达60%

重庆国资系P2P平台金粮宝,最近遇到了点麻烦。多名投资人表示,他们投资的标的已经到期了,但却迟迟没有收到回款。此外,因国有独资公司重庆粮食集团持股该平台60%的股份,也让这一事件备受关注。

据悉,该平台近期发生了多个项目逾期。投资人收到的短信显示,于2016年11月30日到期的项目,以及于2016年11月26日到期的交易项目,由于借款人确认无法到期还款,已经发生逾期。

金粮宝方面称:公司正在采取法律手段积极追究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违约责任,现已经落实第三方资产公司收购该项目的债权,目前正在抓紧完善相关手续。

昆仑万维1.48亿转让洋钱罐股权 后者亏3738万

上市公司昆仑万维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以约1.48亿元的对价转让其投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洋钱罐5970万股股权。公告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6年9月30日,洋钱罐资产总额约1.03亿元,负债总额约6378.46万元,应收款项约3282.93万元;净资产约3933.41万元,营业收入约3600.43万元;净亏损约3738.24万元。

【热辣点评】

晨大白话:背黑锅 压在P2P行业身上的一座大山

自P2P进入全面监管、有法可依的年代后,P2P的行业口碑依旧不停歇的恶性损伤。但是细细的琢磨这些事件,都不是P2P平台本身造成的。比如“裸条事件”,它再一次令P2P蒙羞。但是从中分析疏漏点在哪里,却又分析不出:这不是平台管理的问题,这不是平台合规的问题,这不是P2P行业所能监管的问题,这是风控涉足不到的禁区……但是最后背锅的却是P2P。其实任何一个行业中的从业企业,都不会希望自己所处的行业有不良口碑,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背黑锅的事情,P2P经常在干,而且今后还会干。背锅已经成为横亘在P2P发展上的一座大山,这座大山非除不可,不是什么锅都可以让P2P来背。作为P2P从业企业,不能决定别人给不给自己甩锅,只有企业从自身出发,合法、合规,才能一点一滴的为这个行业的口碑作出贡献。

信贷大王:P2P平台降息就是在赚黑心钱?

前些天在论坛看到一位投友对网贷行业的降息潮愤懑不已,斥之为“赚黑心钱”,他认为,存管上线使得成本增加1%,降息却要5%,这不是黑心钱是什么?!笔者想说的是,平台降息反映了公司逐利的本能,没有强迫,没有隐瞒,没有违规,自己承担降息带来的风险,这怎么能是黑心呢。什么才叫黑心?往奶粉里掺三聚氰胺是黑心,搞庞氏骗局诈人钱财是黑心,以次充好卖高价是黑心。成本上升1%却降息5%这事儿,很多人有个误区,总觉得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实则不然,成本只决定了经营者是否退出这个市场,价格长期低于成本,平台经营者肯定就滚蛋了,不会再做了,如果价格可以高于成本,高多少是由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力量强弱决定的。

网叔:低息和高息 哪个和踩雷更配?

“低息安全论”这个迷信的逻辑主要建立在供需这一基础市场逻辑上的。风险定价的核心是多大的风险对应多大的收益。和一份价钱一分货道理是一样的,此种逻辑支撑下,极易形成惯性思维:“利息越低平台越安全。”而崇尚高息的投资人,则觉得平台那么高贷出去的钱,转过头来就给自己这么点利息,心里不平衡,耍流氓。但事实告诉我们,唯高息或者唯低息安全论,都被现实坑得不轻。大多数情况下,高息等于高风险,但是低收益也不代表一定是低风险,网叔在这里强调投资人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风险。尤其要注意一开始用高大上包装,低息吸引投资人入局,后莫名发高息短期标的平台。或者收益高的离谱的平台,或者低息高返现的平台。

资产猎人:为什么我认为收益偏高的P2P平台也可以投

很多人会觉得,一家P2P的年化收益超过20%是不是太高了,会不会是骗子不安全,我的看法刚好相反:利息低的平台我还不投!如果一家平台给出清一色的20%项目收益,没有投资红包,我相信很多人会觉得利息太高而不敢投。但是,目前几乎所有平台都有新手红包和各种活动加息,项目本身利息12%,投资一万一个月以上项目,可以激活138元红包,很多人会去投资,甚至推荐身边的亲友投,因为推荐也可以拿到奖励。仔细算下来,1.38%的红包再加上项目收益,年化已经接近30%了。这样的推广模式下,可以说没有一家平台在成立的第一年就赚钱的。常年亏本的事为什么会有人干?或许这正是互联网独特的运营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由此看来,多高的收益就一定安全根本站不住脚,长期来看,决定平台最终存亡的只有竞争力,竞争力包括稳定的模式,可控的风险,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较强的融资能力等。

无马哥:明星站台你就信? 年底了一定要看好钱袋子

无马哥看到一则新闻,《电影众筹2亿后跑路:133%回报率 陈小春曾站台》,表面看来,这场骗局有其高明的包装之处,比如瞄准很多人会被“电影行业暴利”的片面判断而诱惑;再比如,请到当红明星站台。此外,将注册地办到香港,即显得“高大上”,又给国内的投资人增加了查证难度。但实际上,这个骗局一点都不复杂,一点都不难识破。无马哥不得不说,无论马甲怎么变,骗子的套路还是一样一样的:高息。对这样赤裸裸的骗局受骗上当,只能说,投资人交了世界上最高昂的一种税,“贪婪税”。到年底了,对一些手上有闲钱,但脑子有点糊涂的读者,无马哥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警惕这些高息“互金”骗局。

麦芽糖:投P2P 这可能也是一个能加息的渠道

投资P2P,除了直接注册平台进行投资,还有没有别的渠道呢?有的。并且这类“别的渠道”还能额外加息。那就是所谓的“一站式理财”平台(有的也叫理财超市)。投资时,资金分散到很多个平台,着实很难管理。到期,将资金归集也是个大麻烦。理财超市平台完全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类平台依托自身的用户流量,以自身的审核、风控能力及品牌信誉,筛选平台并给P2P直接做资金导入。只是这类渠道将P2P平台的付费,再匀出一点奖励给了投资人。虽然,他们也是在为吸引投资人做着营销,但好歹也是切实给了投资人更高的收益。恰逢活动、节日点,投资人可以有更多收益。

头条爆料:真正的P2P 想跑路其实没那么简单

首先,平台资金由第三方银行或者相关金融机构存管,任何资金大变动都需要调集多方力量,跑路成本大。第二,平台实际控制人可能涉及多方,不同的观点意愿牵制居心不良者。第三,P2P平台如果真的面临困境,除了一跑了之,还有其他可选择的路。第四,法律的震慑作用依旧存在,P2P跑路其实面临更大的风险成本。虽然在P2P行业存在着负面事件,但在其他行业,负面事件依旧无法避免,所以说我们得坦然地对待每个行业的负面事件,再美好的东西背后依旧存在着一些不是那么容易令人接受的东西。这也要求我们,在投P2P时,都必须睁大眼睛,细致琢磨辨别真假。

天地之间:“投了一年还没出事” 类似这样的平台言论该怎样看待

网贷圈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言论,不管这些言论正确与否,总能多多少少影响到自己的投资选择。大部分言论主要出自于投资人口中,同时平台、第三方和新闻媒体也能产生一些言论。 当言论受到认可并被很多人注意到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直接给平台定上“标签”,如哪些平台是“高大上”,哪些平台是“屌丝”,哪些平台“安全”,哪些平台“高危”等,对投资人选择平台造成很大的影响。哪些言论靠谱?哪里出来的言论靠谱?这个需要时间和经验才能判断,多搜集言论,选择出大部分人都认同的观点来做参考,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选择更有把握,才不会轻易的被各种言论影响,打乱自己的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