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金句频出!郭树清“喊话”力劝投资者理智:轻信高息回报、炒作外汇及商品期货小心血本无归

来源:作者:北京商报

“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天上不会掉馅饼,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6月10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针对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警惕各种变换花样的“庞氏骗局”、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等热点话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金句”频出。“金句”背后不仅释放了严整金融秩序的信号,也传递出监管打击市场乱象、保护投资者的决心。

普通投资者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无异于变相赌博

当前,金融市场目前仍然存在大量名为“私募”实为“公募”的各类产品。过往的非法集资案件,许多实质上属于非法公开发行证券。郭树清介绍称,这些产品参与投资的人数都突破200人的限制,发行对象实际上面向不特定的投资者,对市场、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严重损害。一旦发现“假私募、真公募”,应依法予以严惩,并按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或虚假披露追究发行人等相关方的法律责任。

谈及金融衍生品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时。郭树清直言,在前期发生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案例中,有大量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但从成熟金融市场看,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非常不适合个人投资理财。

个人投资者在金融衍生品投资领域“翻车”的案例不在少数,去年4月,国际原油价格迎来史诗级暴跌,WTI原油期货5月结算价格首次跌至负值,国际油价波动也将风险进一步传导至国内,导致国内部分投资者出现大幅亏损。

“那些炒作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期货的人很难有机会发家致富,正像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郭树清认为,“受不可控制甚至不可预测的多种因素影响,金融衍生品价格波动很大,对投资者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具有很高要求。普通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无异于变相赌博,损失的结果早已注定。

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卜振兴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坚决禁止名私实公的产品,因为此类产品违反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一旦爆发风险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个人投资者参与衍生品的炒作,正是出于保护个人投资者的要求,机构在运用衍生品工具时,也首先是出于风险对冲的目的,避免严重的投机套利行为。

时刻警惕各种“庞氏骗局”

对于投资领域其他可能存在的风险,郭树清一一作了介绍,他提醒投资者应时刻警惕各种变换花样的“庞氏骗局”,苦口婆心提醒投资者注意“躲坑”。

“当下,各种以高息回报为诱饵,打着所谓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旗号的骗局层出不穷,其实质都是击鼓传花式的非法集资活动。”郭树清说道。“大家一定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宣扬‘保本保收益’就是金融诈骗。要自觉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远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郭树清强调。

在卜振兴看来,防范“庞氏骗局”,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个人投资者经常被高收益产品忽悠,很大程度上就是销售机构在宣传的时候刻意夸大产品收益而隐蔽风险,导致投资者在购买了这类产品的时候,完全不能承受相应的风险。监管此次发声就是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加强产品信息披露,让买者自负卖者尽责。

应对不良资产反弹、严防影子银行死灰复燃

除了劝说投资者理性投资之外,郭树清还释放了下一步金融业严监管的思路。在应对不良资产反弹层面,郭树清直言,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施延期,预计将有一定比例最终劣变为不良。一些地方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倾向严重,相当数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偿债压力很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债务违约比例上升,加剧了银行机构的信用风险。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来自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4632亿元,超过去年同期。一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必须督促银行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确保能够更快更多地处置不良资产。”郭树清说道。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2020年面对疫情,监管主动引导金融机构提前集中处置不良贷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当时的宽松信贷政策带来的未来潜在风险进行预防和腾挪空间。但由于前期集中的处置,存量的压力至少不会在今年爆发,而是呈现未来两年平均分布的特点,这也意味着明后年的处置压力不会小。

除此之外,郭树清指出,需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他表示,我国高风险影子银行与国外不同,具有典型的“体系内”和“类信贷”特征。经过整治后,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较历史峰值压降20万亿元,但存量规模依然较大,稍有不慎就极易反弹回潮。要防止金融机构再次通过交叉性金融产品无序加杠杆,对各种“类信贷”新花样必须遏制在初期阶段。要认真落实资管新规,确保存量资管产品整治任务顺利完成。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