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网站公告

网贷系统建设之见解(七)---论商业银行上P2P的必要性

来源:网贷人作者:网贷之家天平

银 行,尤其是针对于中小银行,特别是地方商业银行,有迫切通过P2P盘活资产的愿望。原来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竞争本来就很激烈,现在这种竞争已经延伸到 P2P业务。银行理财产品给投资人的收益一般在4%~5%,通道费用需要加两三个点,而通过P2P平台,就减少了通道费用,可以给投资人更高的收益。此 外,对地方商业银行而言,此前在理财产品的竞争上,因为网点太少,难以与大行匹敌,但P2P可以弥补这个缺点。所以通过P2P,地方商业银行可以增加一些 竞争优势,也能盘活手头的资产。

(一)  业务定位:P+N2B、金融信息服务
(二)  核心12字功能:登记挂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
(三)  平台运营模式:
1.在线下获取优质项目,通过系统进行登记挂牌并持续进行全方位信息披露。
2.投资客户通过PC端及移动端,可查看已挂牌项目信息并投资或购买对应份额债权。
3.平台采用第三方支付方式&银行托管来进行管理交易资金,交易客户、平台收益、风险备付金账户严格分离。
4.O2O(Online to Offline),大量融资项目(融资客户)及部分投资客户,都是通过线下准入合作机构开发,再通过系统功能导入线上系统。
5.平台采用“风险备付金”机制,为项目提供连带担保。风险备付金来源于准入合作机构缴纳的履约保证金、按照每笔交易计提的风险备付金。
(四)目标客户定位:
1.B端客户(融资客户):按照信用评级标准及担保方式来划分为,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大型企业。
2.P+N端客户(投资客户):有闲置的、可投资的资金,并且具有一定风险判别承受能力的客户【包含:个人、企业】。
(五)  交易模式:
1.线上直接融资业务模式。

2.线上债权转让业务模式。



银行P+N2B平台主体角色交互关系
(六)目标产品
1.企业借款
地方商业银行可以只提供平台,企业在此平台上进行融资,客户进行投资,银行对业务本身可以不提供增信,由再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企业通过该平台进行借款。
2.银行理财产品
可以对地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打包发布,投资金额方面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3.银票质押:
银行承兑汇票质押业务,是当前比较热门的P2P产品,已经涉及的平台:苏州银行的“融e信”;包头的“众合贷”;金银猫等。对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电子承兑汇票质押。
4.基金
券商与P2P平台合作主要有三方面诉求。一是:希望借助P2P的营销平台销售自身的资管产品等。二是:券商认为某些P2P平台上的小额贷款的资产质量较 好,计划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形式打包,再销售给自己的客户。三是:券商也想和P2P平台展开类似货币基金的合作。“券商也有资金管理的能力和类似余额宝 的产品,可以把P2P平台上用户的闲散资金有效利用起来。”
5.供应链
由于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期限较短且不确定,金额大小不一,特别适合P2P平台提供灵活中小金额贷款的特点。
第一P2P积木盒子工商贷甬商贷大麦理财等在内的多家P2P网贷平台涉足于此。

银行战略
P2P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商业模式,短期内能为地方商业银行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客户服务,成为地方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领域的门户入口之一,同时在存贷比压力较大时,能通过该渠道消化部分已审批未发放的贷款,以及作为资产证券化的销售平台。
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一)提升存款额
按照现在主流平台所采用的统一模式,用户要投标,首先是需要将资金打到平台的个人账户上的,对于非银行类平台而言,这部分资金通常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专 户保管,而对于银行来讲,这部分资金将直接为银行带来低成本的存款,而看点在于,如果说余额理财分流了银行存款的话,那么P2P网贷则将帮助银行收复失 地。
(二)绕开存贷比考核
银行通常放贷的规模是要和自身的存款规模相适应的,国家对此有明确的指标要求,这就要求银行如果要赚取业务利差,就必须先扩大存款额,再放大贷款额,这就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但如果采用网贷的模式的话,则存贷比的束缚将从此被打破。
(三)贷款规模理论上可以无限放大
银行通过搭建点对点之间的借贷撮合通道,只要能够保证项目来源可靠、持续,那么从理论上来讲,是不存在放贷上限的,通过这种模式给银行带来的利差收入非常有可能成为今后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银行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不同的产品以迎合不同群体的需求。
(四)银行通过网贷,可以直面利率市场化
如果说余额理财使银行的资金成本抬高,压缩了其利润空间的话,那么通过网贷平台,银行则可以将这部分被抬高的成本转嫁给借款主体,而借款主体在综合了有 关资金成本的比较之后,会发现其实和此前通过传统银行贷款途径获得资金差不多,而时效性上也更有保障,因此也乐于接受。
(五)极大促进资金流动性
资金的快速流转能极大提高银行的利润能力,也是银行的主要目的。通过P2P平台可以进行债权转让(就是大家常说的流转标)快速进行已经放贷部分的资金回笼。
(六)扩大银行产品展示范围
当前P2P平台涉及到的金融业务很多,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的优势,结合P2P平台进行充分的产品展示和业务扩展。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无地域和线上服务时间的限制。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过去,传统银行没有能很好地服务到小微企业,如果能够借助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弥补这些短板,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将最先进的互联网信贷审核技术,与传统银行的信贷审核方法相结合,这不仅能够使得融资服务覆盖到更多小微企业,还能够帮助降低很多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大型银行什么都能做不一样,小微金融的服务将是未来城商行的一个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传统银行必须要意识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对传统经营手法是一种进步、一种正向的推动力,传统银行必须要拥抱互联网。长期来看,P2P可以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试验田,为城市商业银行行未来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外部因素(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一)网络借贷的特点
首先,网络借贷依赖于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呈现出扁平化、社区化的特点,强调每个人的参与性,这就十分便利地地实现了多对多的信息整合与审查。这一点对 网络借贷至关重要,因为其参与者非常广泛,借贷关系密集复杂,与现有民间借款不同的是,互联网可以有效降低审查的成本和风险,实现运作的透明化,使小额贷 款成为可能。
其次,网络借贷一般准入门槛较低,参与方式灵活,使得参与者极其广泛和分散,借贷双方呈现出网格状的多对多形式。覆盖的借入者人群一般是中低收入阶层以及中小企业,短期周转需求占据很大部分,现有银行体系覆盖不到,因此是银行体系的必要的和有效的补充。
再次,网络借贷平台不参与借款,更多做的是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务等一些功能。在平台上,借贷双方多样化的需求可以实现磨合和匹配,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特征和交易方式。
最后,由于网络借贷针对的是中低收入以及创业人群和中小企业,这类借款人普遍是不被传统金融机构接纳但又亟须借款,因此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它依靠大量网络信息的汇总和分析解决了很多做小额贷款尝试的机构组织普便存在的成本高,不易追综等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借贷依靠互联网技术有效降低了审查成本和风险,使多对多小额贷款成为可能,满足了市场需求,极大了促进了社会效益,是传统金融体系的必要补充。
(二)银行受到威胁
P2P于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至今已两年有余。尽管这一行业发展迅速,但 P2P峰会LendIt组织者Peter Renton说,全球P2P借贷的转移资金规模也不到德意志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1%,这一市场还远未成气候并对银行业构成实质冲击。
但是,今年一月份曾出现过这样一条新闻:美国富国银行禁止员工在P2P平台上投资。银行业巨头对P2P采取如此严肃的态度反映出P2P侵食银行市场的内在潜力。
最初P2P借贷被视为一种“网络现象”,但很显然这一认识现在需要被推翻——P2P已经是一种金融模式。银行的主要业务P2P都可以做:评估贷款人,金 融产品营销,发放贷款,贷后服务等。银行能做而P2P不做的是:贷出自有资本【但是P2P平台也可以先垫付资金,然后通过债权转让方式回笼资金】。P2P 只贷出平台上的投资人的资金,直接将投贷双方匹配起来。从这点上来说,P2P相当没有资产负债表的银行。这意味着由于少了监管束缚,P2P实际上就是轻型 银行。此外由于它可以使用特别的技术和方式来做风险定价,与银行相比就更具有自身的成本优势。
在P2P的起源地美国,银行看待PP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Titan,MainStreet这样的小银行,一方面通过向大PP lending club 推荐自己没能力服务但后者能够服务的贷款申请人,以获得一些中间费用;一方面通过购买lending club的贷款资产来进入小银行本无竞争优势的信用卡领域。于它们而言,P2P是可以合作的数据提供服务商。一类是如富国银行那样的大银行,认为未来 P2P是可能爆发的搅局者,会慢慢将触角伸向自己的领地。
中国和美国的市场环境差异很大,P2P的商业模式也截然不同,P2P与银行之间竞合关系尚未显现。但银行也并未因此就忽视P2P。目前监管层对互联网金 融的肯定态度已然明确,为PP的发展创造了一定宽松环境。招行原行长马蔚华曾在去年月说,间接金融将很快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互联网金融逼迫商业银行必须 就传统业务模式进行改造。从马蔚华的讲话中可以看到银行对P2P的关注和危机感,所以银行布局P2P可说是顺理成章的“卡位”之举。
(三)银行系P2P突围
P2P在发达国家应运而生的商业逻辑是:P2P对银行的比较优势在于可以低成本满足银行无法服务的贷款需求。这部分需求主要来自个人和小微企业,这一以往被传统金融机构“遗忘”或“放弃”的角落,被P2P开掘为一座金矿。从2012年初平安陆金所上线至今,国内试水P2P的银行已有9家(下面列出7家)。被国内银行移植过来之后的P2P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坐标。


在利率市场化和客户下沉的大背景下,近两年来一些银行正在加紧争夺小微信贷市场。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包商银行、兰州银行、苏州银行、国开行都是在该领域成长较快的银行,以P2P“助跑”其小微业务似是其顺理成章的一步棋。

      从上表可以看到,银行系P2P其实更像银行将小微甚至中小业务资产出表的一个渠道。在这八个P2P平台上,小企业E家、民生易贷、金开贷、e融e贷的标的规模较大,融资模式仍采用传统信贷模式,起投金额较高。陆金所和小马bank则 标的规模较小,起投金额较低。融资模式上,陆金所的一部分项目不提供担保和抵押,小马bank所有的项目都无担保和抵押。但小马bank客服告知客户,借 款人发生违约情况时,平台会兑付该本金。P2P的价值核心应当是为风险定价,而非为风险兜底。在这些平台中,目前可以看到陆金所正开始向“中介”的角色转 换。
总 体上看,银行系P2P开始显现一些分化的端倪。一些银行系P2P平台试图向PP的核心价值靠拢:定位于撮合借贷交易的中介,以数据和技术发掘更大的市场和 进行更精确的风险定价。如果银行系P2P能突破如下两个事情:一是优化投贷双方的用户体验,二是完善信息披露。银行系P2P或能得以更快地成长。